金福彩票 - (2023已更新(网易/百科)
金福彩票2023-01-31 16:05

金福彩票

2025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将达9000万亩,产能200万吨******

  光明网讯“到2025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亩以上,茶油产能达到200万吨。”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油茶产业发展目标。

  行动方案要求2023—2025年,完成新增油茶种植1917万亩、改造低产林1275.9万亩。统筹考虑15个适宜种植油茶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历史、现状、潜力等因素,按照核心发展区和重点拓展区布局未来3年的油茶发展任务。

2025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将达9000万亩,产能200万吨

  2022年12月15日,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审章塘瑶族乡审章塘村油茶花开,满山满坡,十分壮观。(周凡 摄/光明图片)

  核心发展区包括湖南、江西、广西、湖北、广东、福建、浙江、贵州8个省区的近600个县,计划新增油茶种植1488.5万亩、改造低产林1110.6万亩,分别占全国新增、改造任务的77.6%、87%。重点拓展区包括云南、海南、河南、重庆、四川、安徽、陕西7个省市的近200个县,计划新增油茶种植428.5万亩、改造低产林165.3万亩,占全国新增、改造任务的22.4%、13%。

  行动方案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以扩面提质增效为主线,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科学经营、强链延链,部署了6项重点任务。

  要求加快建设高标准油茶林。抓好重点县示范引领,计划在全国建设200个油茶生产重点县,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到2025年,全国高标准油茶林面积预计达到4000万亩左右。进入盛果期后,亩均茶油产量在40公斤左右。

  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大良种壮苗培育推广力度,严格品种管理和市场监管。将建设全国油茶种苗质量追溯平台,组织开展监督抽查和质量监测,确保油茶种植和低产林改造良种使用率达100%。

  优化加工生产布局。加快油茶收储中心建设,实现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因地制宜建设油茶农庄,布局建设一批产加销一体、品牌效应突出、集群化发展的油茶产业示范园;聚焦重点区域,打造区域油茶产业集群;促进油茶产业与旅游、休闲、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

  此外,行动方案还从加强科技创新推广转化、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作出部署。明确了支持政策,建立健全油茶生产用地、财政资金、金融信贷等支持政策体系。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实行专人专管、强化监督考核,实施精细管理,确保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记者 张佳兴)

端牢中国饭碗 铆足干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人民观点)

  ——铆足干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②

  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努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地处黄河入海口,盐碱地多达69.72万亩。近年来,当地依托科技创新,在良种培育、盐碱地种植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国家级耐盐碱种业应用示范区,大豆新品种“齐黄34”实现平均亩产329.3公斤。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科技种田为粮食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国家粮食安全了,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才有基础;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各项举措扎实有效,广大农民辛勤耕耘,大国粮仓根基稳固。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是政策好、科技强、人努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指出:“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

  今天,我们牢牢把住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但也应清醒看到,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产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同时,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镇化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态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力更大、任务更重。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努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耕地家底并不丰厚,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人地关系紧张是基本国情。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才能把有限的耕地资源用足用好。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有目共睹,但也存在短板,其中最大的短板就是种子。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才能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新征程上,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打好种业翻身仗,方能不断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持续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保障粮食供给,还要着力调动农民和政府“两个积极性”。发展粮食生产,主体是种粮农民。近年来,从落实国家稻谷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到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再到推动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一系列好政策进村下田,稳预期、增效益,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才能更好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新征程上,我们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种粮农民合理收益、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在我国,粮食生产仅“三夏”小麦机收环节减损1个百分点,就可挽回25亿斤粮食。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中办、国办印发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与此同时,还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新征程上,我们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推进食物节约各项行动,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坚决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一定能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成色更足,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筑牢坚实基础。(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评论部)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金福彩票地图